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7中超外援人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2017中超外援人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亚外,只为亚冠而存在
我是樱木花道,爱好体育。今天跟大家聊一聊18赛季中超赛场上的亚外这个话题。
截至到2月28号,中超16支队伍的64名外援全部确定。在已公布的64名外援中,只有广州恒大、上海上港及天津权健三支球队带上了金英权、权敬源和艾哈麦多夫三名亚外。
樱木带大家来分析一下亚外的现状、作用和三名亚外能留队的原因。
2017以前的中超外援实行的是3+1政策,即3个外援加上1个亚洲外援的政策。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足球,足协在2017年实行了3外援政策。直接取消了亚外。而亚足联举办的亚冠联赛采取的是“3+1”的外援政策,其中的1就代表的亚洲外援。所以在中超亚外就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了。亚外只为亚冠而存在!而在中超赛场上失去了亚外这一政策的保护伞,亚外面临着直接和欧洲、美洲、非洲优秀的外援竞争出场。亚洲足球水平的低下让他们基本不可能在中超赛场上露面。亚外,鸡肋般的存在,只为亚冠而生。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只有恒大、上港、权健报名了亚外。因为他们这三只球队要参加亚冠的比赛呀!而且对亚冠冠军充满渴望。而参加亚冠比赛的申花深知自身的实力,也不敢渴望亚冠能有所突破,所以直接放弃亚外。这一行为的意图非常明显,放弃亚冠,冲刺中超。
樱木再来带大家看看2018硕果仅存的三名亚外。金英权可以说是恒大的功臣了,见证了恒大两次登顶亚冠和中超的5次夺冠。恒大队中有高拉特、阿兰、古德利。除非其中有人出现伤病,否则金英权几乎没有在中超赛场上出场的可能。同样上海上港由于有胡克尔、奥斯卡、埃尔克森的存在,艾哈迈多夫也基本会绝迹中超赛场。权健队内有大牌帕托、维特塞尔、莫德斯特,权敬源出场的几率几乎为零啊。
关于亚外,樱木的总体感受就是:只为亚冠而存在的鸡肋。
2018赛季的中超联赛还有4名亚洲外援(注: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的球员,不考虑在内),有亚外的4支球队,分别是广州恒大、长春亚泰、上海上港和天津权健。
“外援新政”升级,大量亚洲外援离开
本赛季,中国足协公布了更加严格的外援新政,原本已被边缘化的亚洲外援,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生存环境。为了获得更多的出场机会,许多亚外只能另谋出路,并离开中超联赛。
以刚刚结束的冬季转会窗为例,就有9名亚洲外援陆续离开了中国(或完全结束与中超俱乐部的合约关系)。包括重庆力帆的郑又荣(加盟神户胜利船)、上海申花的金基熙(加盟西雅图海湾人)、山东鲁能的尤西雷(被圣保罗正式买断)、河北华夏幸福的金周荣(解约成为自由球员)、河南建业的萨利赫(未按照球队要求归队,没有报名中超)和哈维尔·帕蒂诺(解约成为自由球员)、北京国安的克里梅茨(回归塔什干棉农)、天津泰达的黄锡镐(加盟清水鼓动)以及江苏苏宁的塞恩斯布里(租借加盟苏黎世草蜢)。
中超仅4队有亚洲外援
现在,中超还有4支球队拥有亚洲外援,分别是广州恒大(金英权)、上海上港(艾哈迈多夫)、长春亚泰(伊斯梅洛夫)以及天津权健(权敬源)。在以上4支球队中,只有长春亚泰不是亚冠参赛队,这也足以看出伊斯梅洛夫在球队中的作用和地位。
从能力上来看,艾哈迈多夫与“非亚外”几乎没有区别,在新赛季开启后,他的地位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动摇。相对来说,金英权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一些,如果另外三位外援不出现伤病情况,他估计很难在中超出场。而权敬源的登场机会,应该比金英权更多一些。
目前中超联赛还有四名亚洲籍外援,他们分别是广州恒大的金英权,上海上港的艾哈迈多夫,天津权健的权敬源和长春亚泰的伊斯梅洛夫。其中这四人只有长春亚泰的伊斯梅洛夫不是因为参加亚冠而报名的,这更加说明了一份梅洛夫在长春亚泰队的地位。而同样参加亚冠的上海申花队,则没有亚洲外援,他们是新加入了之前租借离队的罗梅罗。2018年,权敬源和金英权应该大多数时间都会在亚冠的联赛中踢球,而伊斯梅洛夫和艾哈迈多夫则有可能进入球队的主力轮换阵容。
中超是顶级职业联赛,应该遵循国际规则,按国际惯例尊重足球规律结合中国足球实际情况,考虑洲际比赛外援要求,一味限制外援,不科学,不健康,年轻球员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青年比赛
还是应该限制的,不然搞得场上十一个人都成了老外,就不叫中超联赛了。
感觉外援名额可以大幅度放开,报名六人,上场五个,限制太紧弄些菜鸡互啄,还说什么第六大联赛,自己信吗?
国内球员没那水平就挣不了那么多钱,也没人会让些菜包子上场,激励球员提高水平。这种强制U23政策好比閹猪割耳朵~动的不是地方。
中超既然自认为是超级联赛,且有打造世界第六大联赛的愿景,就应该向世界各地所有的高水平运动员敞开大门。放开外援名额限制,引进那些水平高价格低的球员,可大幅提高联赛精彩度,降低俱乐部运营成本。国内球员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能者上,庸者下,良性循环,用市场这只手推动中甲中乙青训全面振兴,何乐而不为呢?!
不用假设,有样板。
英超就是不限制外援数量
阿森纳/切尔西:寥寥几个国脚,其他全都是外援
伯恩茅斯/诺维奇:全都是国内球员,买不起外援
所以,等放开后,然后中超就会出现
恒大/苏宁/上港/国安等强队(土豪队)标配几个国脚,然后全是外援。
建业/重庆/泰达等球队全是国内球员+几个外援。
短期内会压缩国内球员的出场,中超两极分化明显
但长期来看联赛水平会整体提高。国内球员也会跟着提高。
国内球员一定有球踢
如果真的实现不限制外援,那么中超就是绝对的市场行为,球员竞争上岗,俱乐部理性投资。所以国内球员有国内球员的市场,外援有外援的市场。就像奔驰和BYD可以共存,是一个道理。
国家队成绩会提高
如果不限制外援,那我们的联赛不就是欧洲联赛了么,国内球员跟着这么多优秀球员踢,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学习英超,搞劳工证政策
如果怕低水平低工资的人滥竽充数,那就弄个劳工证政策。
归化球员都已经进国足了,所以不要沉溺于什么有比赛没比赛踢的问题,清朝闭关锁国已经不只一次证明了要正视竞争,不要小农思想,开放才会有机会
求关注
从理论上讲这个假设是成立的,英超不就是一种模式吗?英格兰国家队的水平依旧保持在世界一流强队的行列。
中超现在的这种3+1的外援政策,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本土球员,想通过优秀外援来带动本土球员的进步。但是从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并没有见到有多少优秀的本土球员涌现,虽然联赛水平较之前是提高了,观赏性和关注度也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国家队的水平反而倒退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外援政策上。足协制定的是3+1的外援政策,每支球队只能注册四名外籍球员,每场比赛只能上三名外援。所以,中超球队在引进外援的时候,都押宝在锋线和中场这些进可攻退可守的核心位置,直接就压缩了国内本土前锋的生存空间,于大宝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么。也难怪国安的韩国外援金玟哉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调侃于大宝,说这家伙以前是踢前锋的,现在踢后卫,还要我经常给他补位。
于大宝本是国足的福将,在国家队踢前锋,回俱乐部踢后卫,这也算是一种奇葩现象,但这就是中国足球和中超联赛现实存在的问题。俱乐部的锋线位置都被外援霸占,只要外援不受伤,那这个位置就是雷打不动的,本土球员想和外援抢位置,几乎没有可能,不光主教练不同意,球队投资人都不会愿意。留给本土球员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坐板凳,要么改位置,于大宝选择了后者,这也是一种无奈。
所以,球队的核心位置都被外援掌控,本土球员又如何能够得到成长呢?对于外援来说,踢球只是一份工作,上班拿钱,谁会管你本土球员技术有没有长进,国家队的水平有没有提高。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认为这个设想是可行的,与其像现在这样关键位置被外援霸占,倒不如全面放开外援政策,进行反转,实行本土球员4+1(包括门将),剩下全部外援。这4个出场的本土球员中,必须有一个前锋,一个中场,一个后卫。这样一来,中超16支球队加在一起就有80名长期和外援训练及比赛的本土球员,再从中挑选32名进入集训,最后精选18人大名单。
这样一来,联赛的观赏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同位置上的本土球员的比赛时间也能得到保障,长时间和外援训练和比赛,对自身能力也能有较大的提高,才能让外援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2018俄罗斯世界杯中,中超外援的参赛数量将创造历史记录。来自中超赛场的9人是韩国的金英权、巴西的奥古斯托、比利时的维特塞尔跟卡拉斯科、葡萄牙的冯特、尼日利亚的伊哈洛跟米克尔、阿根廷的小马哥、还有刚加盟广州富力的塞尔维亚国脚托西奇。
四年前的巴西世界杯中超共有6名外援参赛,近些年随着中超水平的提高,大量的资金注入为中超联赛带来众多大牌外援,这也使得中超球队的竞争力与日俱增。而中超也撕下了“球星养老院”的标签,众多球员从中超赛场走入了世界杯的舞台。
目前进入到淘汰赛的有5名球员,分别是奥古斯托、维特塞尔、卡拉斯科、冯特、小马哥,其中除了奥古斯托因为伤病影响是轮换球员之外,其他四人都是球队的绝对主力,是球队从小组出线的功臣,这样的5人将在淘汰赛上继续前进,而他们身上扛着的不仅仅是国家队的旗帜,还有中超联赛的荣誉!
而出局的另外4人也没有丢脸!金英权总是被韩国球迷嘲笑为“中超级别后卫”,然而对阵德国队的比赛,他补时阶段攻进了打破僵局的进球,最终韩国队2:0击败德国队,就连挑剔的韩国媒体也心悦诚服说道“中超没有让他水准降低”,而伊哈洛跟米克尔则是将梅西的阿根廷逼向了死亡绝境,险些淘汰对手,托西奇也表现不俗,这4人给中超长脸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7中超外援人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17中超外援人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