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斯托克城高人战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斯托克城高人战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斯托克城之所以被叫做天空之城的原因如下:
2007-08赛季,斯托克城在英冠联赛中获得亚军,让他们是个23年重返英格兰顶级联赛,也是球队第一次出现在英超联赛中。在普利斯的调教下,斯托克城回归了最原始的打法,他们不需要控球,不需要复杂的战术。长传冲调还有界外手榴弹战术,让他们的足球总是在天空中,久而久之,球迷们给斯托克城起了个绰号叫做天空之城。
斯托克城是一支善于高举高打的球队,由于队中平均海拔很高,所以球队有“天空之城”的美誉。
本赛季马克休斯麾下的斯托克城本赛季不再依赖长传冲吊的简单套路,球队的直传球战术比以往有所增强。
斯托克城被称为天空之城,主要的原因,他们喜欢使用高大的球员,打法也极其偏重于传统的英格兰式打法,喜欢让球在天上飞来飞去,爱尔兰中场德拉普的界外球手榴弹战术,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也成为博尔顿之后,阿森纳的又一个苦主。
曼联以前是很重视两翼齐飞,但是当时的传中效率都很不错,如今换成莫耶斯当教练,在前几轮面对号称天空之城的斯托克城(因为全队队员身高都很高)时,莫耶斯安排的战术竟然指挥曼联在90分钟内疯狂传中82次,面对有身高优势的防守队员,这些传中基本没有作用,所以才会被叫为传中联。
我认为这个判罚有很大的争议!
如今的阿森纳早已不是那个赛季不败的英超霸主,但阿森纳的主教练依旧还是温格。
本轮开打以前,阿森纳仅仅排名英超第六,联赛还有八轮,阿森纳需要全力争四了,就问英超其他各队,你们怕不怕?
阿森纳和斯托克城的比赛,上半场双方互交白卷。下半场74分钟,阿森纳拿到点球,奥巴梅扬主罚命中。
我们来看看这个点球判罚是否有争议:
阿森纳进攻,禁区前沿,厄齐尔和队友进行撞墙配合,皮球来到禁区里面左侧,厄齐尔摔倒在地。
这个角度看不太清楚,换个角度看看。
厄齐尔禁区内起脚打门的瞬间,斯托克城球员向前伸脚,这一下他是碰到了皮球。
与此同时,他伸出去的脚也阻挡了厄齐尔的射门脚。
裁判当时在两人后方,可能并没有看到斯托克城球员伸出去的脚有碰到皮球,反而正好看到厄齐尔被他绊倒在地,所以裁判判罚了点球。
不过从慢镜头可以清楚的看到,斯托克城球员有碰到皮球,所以我认为这个点球的判罚有很大的争议。
对于这个点球的判罚是否正确,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如果喜欢可以点赞或关注支持哦!
英超第32轮一场焦点战里,阿森纳主场对阵斯托克城。奥巴梅扬梅开二度,拉卡泽特射进点球,阿森纳3-0战胜斯托克城,获得联赛两连胜,领先第7名伯恩利5分。英超赛场上两队曾经交锋过19场,阿森纳11胜3平5负占据优势,射入34球失球为17球,其中在主场的9场比赛里枪手保持全胜战绩。奥巴梅扬首发出场,威尔希尔伤愈回归。
第40分钟,埃尔内尼禁区外大力远射,射中对手弹出来。第42分钟,厄齐尔主罚任意球传到禁区里,钱伯斯前点头球顶偏。半场比赛结束,双方都没有建树,阿森纳0-0战平斯托克城。
第74分钟,厄齐尔突破到禁区内,因迪把厄齐尔绊倒,裁判吹了点球,奥巴梅扬射点球射进球门右下角,1-0,阿森纳主场领先。而这个点球就像是转折点一样,吹响了阿森纳进球的号角。尤其是这个点球还是有争议的,因迪解释是他先碰到的球,不是犯规,可能是裁判的角度不好,不仔细看回放确实会判罚这是点球。
体力充沛情况下,斯托克城在高位逼抢情况下依然能确保回防的及时。但这种战术存在巨大的反作用,一旦无法通过逼抢谋求机会,甚至取得先机,当对手适应了节奏,而自己却收到体能下降这种不可抗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会在比赛最后时刻因为体能消耗殆尽而崩盘。这场比赛的斯托克城便是如此。于是第86分钟,厄齐尔开出右侧角球,对手头球解围变成后蹭,奥巴梅扬禁区内凌空射门进球,2-0,奥巴梅扬梅开二度。第88分钟,贝莱林传球,恩迪亚耶背后推倒拉卡泽特,裁判再次判罚了点球,拉卡泽特主罚点球进球,3-0。全场比赛结束,阿森纳3-0战胜斯托克城。
谢邀。
穆里尼奥不囤积重兵防守,根本不行。
第一这是利物浦主场,红军的快攻不是浪得虚名。
无论左边锋是马内还是库蒂尼奥,对瓦伦西亚一侧的突刺、内切和远射,没有一个层次良好的局部防守,以及盯人到位率极高的单兵防守,根本不行。
库蒂尼奥不仅仅对左边和左肋进攻(以利物浦进攻方向为主)杀伤巨大,他和菲尔米诺的呼应,在个人技术层面具备明显优势,极大压迫了曼联双后腰马蒂奇和埃雷拉向前的支撑。本场比赛马蒂奇的确疲态尽显,这个容后说。
萨拉赫作为右边锋,速度和持球的突破能力,几乎把整个右边路打通到底线。甚至严重威胁到曼联的大禁区角。依靠菲尔米诺的策应和持球后选择,萨拉赫与库蒂尼奥的内切几乎很难受到有效的阻截。从热点图就可以看出,三前锋的进攻活跃范围,把客队三十米区域的三分之二都覆盖了,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曼联不囤积兵力防守,压缩两条线的纵深,那就是自寻死路。
其次,比赛强度上利物浦差不多就是辗轧。经过渣叔调校,“跑轰一波流”全攻全守让英超大小俱乐部头疼不已,曼联就算如今兵强马壮,也没有十成把握在安菲尔德全取三分——开什么玩笑,有哪支强队敢拍着胸口说客场和红军对攻稳赢的?要是再给渣叔一个丁丁在中场,利物浦的跑轰不飚到飞起才怪。
第三,这场强强对话,是曼联的第8场联赛,前七场没有特别难啃的硬骨头,埃弗顿被当头四棒,打得溃不成军,所谓的麻烦,仅是客场2:2平斯托克城、1:0小胜南安普顿,这让曼联很难在“弱队”、“中游”、“强队”之间合理取得一个比赛强度的产出值,甚至可以这么说,曼联对利物浦,是跑惯了10公里的人突然把强度提到全程马拉松级别,加上客场作战,除了稳字当头,以守为主,没别的办法。
这是马蒂奇、埃雷拉、瓦伦西亚、阿什利-杨四个人的热点图,可以看到曼联对库蒂尼奥一边的防守,几乎从前场做起,既要骚扰埃姆雷-詹和他的呼应,又要在中圈一带实现积极围抢;杨教授和瓦伦西亚的速度和对抗强度都不是水的,埃雷拉的跑动能力尤其强,即便如此,库蒂尼奥依然能打到曼联大禁区前,这说明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曼联的防守阵线,拿利物浦的三前锋没什么办法。更何况,这四个人连对方禁区前沿的常规跑动范围(蓝色块)都很少——不是不想攻,而是防守没做好的情况下,根本就攻不上去(卢卡库对此负面效应亦有明显贡献)。
第四,国际比赛日之后,一批国家队主力肯定非常累。上图是马蒂奇的热点图,他擅长拦截、阻断、卡位、逼抢,但热点图也很清楚,整场比赛中,曼联31号的防守活跃范围(绿色块)简直小得可怜。只存在一种可能:
对方进攻速度太快,传接球过于迅速,马蒂奇来不及完成单点防守。
这样的动态进攻之下,对马蒂奇的防守跑动和贴身卡位,要求是最高的,而刚刚经历过国际比赛日回来的马蒂奇,哪里扛得住这样的跑轰。实际比赛当中,马蒂奇分明就是被“拖垮”的。
马蒂奇的疲态,不但连累了埃雷拉,还需要中后卫补出来,为他们增加盯人效果和区域防守的厚度。于是,琼斯和斯莫林的热点图,就非常有意思了。
琼斯和斯莫林几乎已经打成了后腰。没办法,马蒂奇和埃雷拉一旦补位补不过来,中路就是曼联最大的命门。德赫亚34分钟的超神扑救,就是典型案例。
所以别说穆里尼奥就会防守不会进攻了,打对攻你也要看看对方是谁,还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队员是不是体能满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斯托克城高人战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斯托克城高人战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